一、受理范圍
受理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全體黨員、干部、職工違規違紀違法的舉報。
二、注意事項
1、舉報人應對所舉報問題的真實性負責。對誣告陷害者,依規依紀依法予以查處。
2、舉報一事一投,內容需事實清楚、證據確鑿。
3、提倡實名舉報,特別鼓勵真實姓名和準確聯系方式的實名舉報。對認定為實名舉報的,優先處理問題。
三、受理方式
...
一、建設概況
牽頭單位: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批準機構: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成立時間:2017年9月
研究中心主任:虢清偉,博士,正高級工程師。一直從事環境應急、環境風險、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環境執法技術與裝備等領域科研及咨詢工作,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是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領軍人才,擔任生態環境部第一屆環境應急專家組成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風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國家第一屆災害事故調查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兼職。
二、發展定位與研究內容
本工程中心旨在結合廣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瞄準省內外環境應急學科研究前沿,解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技術與裝備欠缺等關鍵問題,取得標志性原創成果。中心在已有監控預警、溯源、應急處置等單項技術研究基礎上,研發、集成突發環境事件監控預警、污染物識別與溯源、便攜式應急消減等單項及組合裝備,以帶動廣東與全國環境應急產業升級。
主要技術研究方向為:
(1)突發環境事件監控預警技術與設備開發研究
(2)突發環境事件污染源識別溯源技術與設備開發研究
(3)便攜可拼裝式污染物應急處置模塊技術與裝備開發
(4)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三、中心工程化研究、開發、設計和試驗的能力
中心建設所依托的生態環境風險管理與應急技術研究團隊是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中唯一開展“應急與風險”研究的專業機構,具備豐富的水環境應急事件處理經驗及較強的設備研發能力。中心現有人員6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人,副高職稱十余人;共有各類儀器設備500余臺件,總值近3000萬元。
近年來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環保公益項目、廣東省應用型專項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和生態環境影響后評估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多項重大技術突破,創建了流域流域水環境突發性污染事件應急處置等技術體系,研制了快速、高效的系列化應急處置裝備,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并于2021年榮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稱號,技術支撐了黑龍江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3·28”尾礦庫泄漏次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爆炸次生環境事件、嘉陵江“1·20”甘陜川交界斷面鉈濃度異常事件等多宗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和/或事故調查,為國家環境應急與風險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版權所有: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技術支持: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信息中心
通訊地址:廣州市黃埔區瑞和路18號/廣州市天河區員村西街七號大院
郵 編:510535/510655
電 話:020-29119821
微信公眾號